脐带血是胎儿娩出并断脐后,留存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,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。经过几十年的医学实践证明,脐带血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医疗资源。
自1988年全球第一例脐带血移植手术,治疗了一名患有范可尼贫血症的5岁男童开始,至今,全球已经有超过40000例成功利用脐带血救活病人的移植案例。并且临床证实脐带血可用于治疗的疾病达到113余种,常见的包括恶性肿瘤、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。
而在中国,第一例自体脐带血移植发生在2009年,移植非常成功。接受移植的是一个名叫源源(化名)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。时至今日,移植时3岁多的源源,已经长成了一个健康的14岁初中生。

中国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回顾
2006年,源源(化名)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,明亮的双眼,甜美的微笑,可谓人见人爱。但在源源1岁多时,不幸患上神经母细胞瘤,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统。
命运并没有抛弃这个小生命,在源源出生时,父母为她留存了一份脐带血,正是这份宝贵的脐带血为源源重启了生命的希望。
2009年4月,源源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自体脐带血移植,她的脐带血顺利出库了,这份脐带血将为她带去生命的火种。这是我国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手术,对于源源及其家人来说是求生的希望,对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。由于自体脐带血干细胞无需配型,使得源源避免了移植后出现的排斥反应等问题,使干细胞能很好地植入发挥作用。经过一个月的观察,源源身体状态平稳,移植获得成功。源源父亲激动地说:“多亏源源出生时我们保存了她的脐带血,没想到真用上了!”
延续十一年的生命“脐迹”
如今11年过去了,源源现在的健康状况怎么样了呢?
最近,随着回访源源家人的消息传来,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源源已经顺利进入初中学习,身体健康状况良好,完全不需要服用药物维持。和普通健康的孩子一样,源源的初中生活也丰富多彩,读书、学乐器,享受着青春的美好。
脐带血,不仅在源源生命的关键时刻救回了她,还让这种“脐迹”延续了十一年以及更久。这让我们由衷感叹,一份脐带血存下的不只是造血干细胞,而是生命的伟大馈赠。
专家呼吁:新生儿家庭应储存脐带血
正因为当初源源父母储存自体脐带血的决定,才让源源的疾病得到了更为彻底地治疗。这更加证明了,父母为孩子储存脐带血,不仅是一份浓烈的爱,更是一份最长久的守护。
脐带血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,是每位准父母都需要了解并且重视的事情。血液科专家们也多次呼吁,每个新生儿家庭都应该储存脐带血。
脐带血的储存非常有必要,无论是对别人,还是对自己家里人都是一个储备。

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专家委员顾问、儿童血液病专家吴敏媛教授,也是中国首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主持者。她也呼吁:脐带血具有很多自身的优点,现在临床上有很多患儿用脐带血移植治疗疾病,有的患儿重新走进学校,健康成长。我鼓励每位产妇都留下这宝贵的资源,为家庭提供“资源”保障。